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 2 化学方程式 第 2 课时 班级: 姓名: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物质 C.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 物质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 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在这个反应 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 A.2∶1 ∶2 B.24∶32∶40 C.48∶32∶80 D.48∶32∶64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 a g,加热至完 全反应后得到 b g 氧气和 c g 氯化钾,则混合 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A. (a+b-c) g B. (a-b-c) g C. (a+b+c) g D. (a+c) g 4.将A、B、C 三种物质各 16 g 混合加热,充分反 应后混合物中有 12 g A、27 g C 和一定质量 的 D, 已知 B 完全反应 。若 A、B、C、D 的相对分 子质量分别为 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可表示为( ) 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5.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体积氢气和 1体积氧气反应生成 2体积水 B.2 g氢气和 1 g氧气反应生成 3 g水 C.8 g氢气和 1 g氧气反应生成9 g水 D.1 g氢气和8 g氧气反应生成9 g水 6. 乙烯(C2H4)燃料电池中,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 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28 g 甲完全燃烧至少需要 32 g 乙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7.碳酸氢钠在 270 ℃ 时分解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NaHCO 3 )Na2CO3+H2O ↑ +CO2 ↑ 。 现 取 NaHCO3 16.8 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至质量不 再改变为止,减小的质量为( ) A.4.4 g B.6.2 g C.8.8 g D.10.6 g 8.取 20.0 g KMnO4 固体制氧气,加热一段时 间 后, 固体质量减少 1.6 g。分解的 KMnO4 的质 量占取用KMnO4 总质量的百分率为( ) A.8% B.39.5% C.79% D.92% 9.某同学把 3 g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燃烧,实验 数据如下 :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 的质量/g 6 8 13 生成CO2 的质量/g 8.25 11 11 (1)通过 以上实验数据说 明,这三次实验 中 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三次实验中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 剩余 g。 10.某简易制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其原理是通 过撞击火帽触发启动装置产生热量,使产氧 药块分解而持续释放氧气。 (1)装置中过滤层的作用是 。 (2)若产氧药块由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等组成,为得到一个人呼吸 2 小时所需氧 气的量(折算后质量为48 g),计算产氧药 块中至少含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 过程)。 11.在一定条件下,Mg 和MgH2 的相互转化可以实 现氢气的储存和释放,其工作原理如图。 (1)氢气储存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一次储存氢气中,实际消耗了 12 kg 的 Mg,由于氢气存储效率只有 10%,那么至少 需要氢气的质量为 kg。 12.某大理石样品 (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 反应)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将滤液 蒸干,冷却后称量所得的氯化钙固体,相关实 验数据如图所示(不计损耗)。 (1)氯化钙的质量是 g。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g。 13.取一定质量的CaCO3 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 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0 g,剩余固体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0%。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A.生成了8 g CaO B. 原来CaCO3 的质量为 14.3 g C.生成 2.0 g CO2 气体 D.剩余CaCO3 的质量为 2.0 g 14.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导致溶液 质量减少。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一 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 8 g,则该过程中 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 A.17 g B.8 g C.64 g D.32 g 15.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 和KClO3 的固体 混合物 30.5 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 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