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0956

14《穷人》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80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穷人,教学设计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小练笔(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单元 语文要素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资源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作家,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不认识托尔斯泰,就不能认为自己认识祖国,也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化人。”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这样评价他。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传记作品《三作家》中这样刻画他的形象:“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鬆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学习重点 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小蜜蜂扩音器。本文插图(桑娜拉开帐子时的情景图) 学生:训练一个学生表演第9自然段的内容。 师生课堂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 糟糕 皱眉 掀起 2.同座订正。 3.过渡:“桑娜一家在生活困难的状况下,果断作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容易。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渔夫的急切心境,去发现他们淳朴善良的人性。” 二、 研判矛盾心理,认识善良品质。 1.学生浏览第3-7自然段,说说桑娜为什么要去看望女邻居西蒙?她看到了什么? 在第7自然段中,勾出描写两个孩子的句子,读一读,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生默读第8-11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3.出示课件(课件完整展示这三个自然段的文字),研读词句,感悟桑娜矛盾心理。 (1)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4.聚焦“忐忑不安”,发现人性真实的一面。 (1)学生细读9-11自然段,小组交流:“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概括她此时的心情?”请依据字形猜测,理解“忐忑不安”这个词的意思(心里上上下下,极为不安)。 (2)读桑娜的内心独白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小组议一议) ②抽学生甲(戴上小蜜蜂扩音器)有感情的表演9-11的内容。 ③学生再读句子,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体会桑娜忐忑的原因。(桑娜的心里变化:由没经丈夫同意擅自做主,到害怕丈夫来可能会挨揍,再到即使挨揍,也要坚定自己的做法。) 5.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三、表演对话,看人物内心。 1.课件出示12-27自然段(师生互演:先教师试演桑娜,学生甲演渔夫,随后互换角色表演,最后情景出示课文插图),其余学生可根据文中“白”及对话内容评价师生的互演。 2.理清两人的神态变化和语言内容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