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411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第 2 课〈欣赏:春天的故事〉说课稿(表格式)

日期:2025-01-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8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格式,课稿,故事,春天,欣赏
  • cover
课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第 2 课〈欣赏:春天的故事〉说课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第 2 课《欣赏:春天的故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刻时代内涵的经典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讲述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材中,本歌曲作为第一单元“祖国颂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歌颂祖国的作品相互呼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发展历程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2. 作品特点 旋律优美抒情:歌曲旋律起伏跌宕,节奏舒缓流畅,既有悠扬婉转的抒情段落,如描绘春天美好景象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未来憧憬的部分,又有较为激昂振奋的旋律,体现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决心与力量。旋律的进行与歌词内容紧密结合,很好地表达了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歌词寓意深刻:歌词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大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其中“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等经典语句,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的起点和标志性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代变迁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在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音准概念。在情感认知上,他们开始对社会、历史等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情感和概念。然而,对于《春天的故事》所涉及的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他们可能只有较为模糊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悉《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哼唱歌曲的主要段落,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 了解歌曲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认识并理解歌曲所涉及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哼唱、讨论、分析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主要音乐元素,如旋律走向、节奏型等,并能通过哼唱、分析等方式进行表现和理解。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深刻理解歌曲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将音乐欣赏与历史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如通过音乐分析、文字描述、绘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音乐知识等内容,让学生对欣赏内容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2. 欣赏法: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