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主线] 1.原始社会 (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2)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2.奴隶制社会 (1)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百家争鸣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 3.封建国家形成: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⑴分布特点:广泛,多元化;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⑵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⑶社会生活: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生产力水平较低。 2、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⑴分布特点:数量多,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⑵基本特征: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刀耕火种,饲养家畜,聚落定居。 ⑶主要代表: ①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栽培粟等作物(陕西姜寨聚落遗址);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②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龙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3、社会组织 (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出现;氏族间联系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通过战争争夺财富权力。 ⑷生产力发展 出现剩余产品 私有制产生 贫富分化 阶级出现 国家诞生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联盟 (1)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黄河中上游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舜通过“禅让”传承部落联盟首领。 (3)约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 2.夏朝建立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血缘宗族关系) (2) 中央:设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3)地方: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地区直接统治,其他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 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建都于殷。 (2)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占卜记录证实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出土了许多青铜器。 (3)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国家管理结构,扩大了商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幾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4)统治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