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0129

《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2课时打包)

日期:2024-12-27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6194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课时,打包
    第四章 数列 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1课时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用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3.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重点: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难点:能用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 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找两位同学说说看. 答: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表示. 答: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在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后,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如何求 学生讨论、思考. 答:高斯的计算方法是用1+100=101,2+ 99=101,3+ 98=101,···,50+ 51=101,这样计算出来. 思考:为什么呢?尝试从数列的角度给出解释. 师生活动:师生互动,生生讨论、交流;师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以回顾旧知,帮助学生建立与新知的联系,通过高斯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高斯的算法的核心,设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此顺利揭示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 任务1:探究高斯算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思考:说说高斯在求和的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利用了数列的什么性质呢? 师生活动:1.先独立思考1分钟;2.小组内交流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分析:采用了首尾配对相加的方法.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 前100项的和的问题. 答:设,那么高斯的计算方法可以表示为 可以发现,高斯在计算中利用了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 思考:说说高斯求和过程的本质. 总结:高斯算法的本质:通过配对凑成相同的数(即101),变“多步求和”为“一步相乘”. 思考:你能用高斯的方法求吗? 师生活动:1.先独立思考计算; 2.小组内交流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4.师小结. 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配对. 答:方法1:先取出中间项,再首、尾项;次首、尾项依次相加.原式方法2:先取出未项,再首、尾项;次首、尾项依次相加.原式方法3:先凑成偶数项,再进行首、尾项相加.原式方法4:先凑成偶数项,再进行进行首、尾项相加.原式 任务2:探究高斯算法思想的进一步推广. 思考:尝试计算. 师生活动:1.先独立思考计算; 2.小组内交流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4.师小结. 分析:可以对项数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答:当 是偶数时,有 所以 当 是奇数时,有所以 综上,对任意正整数,都有 . 思考:如果不对项数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能否计算得出自然数列的前n项和呢? 答:采用倒序相加法,, ,将上述两式相加,可得 所以 思考:如何理解倒序相加法呢,它的妙处在哪里呢? 分析:在一堆木棒中,第一层有1根木棒,下面的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一根,第层有根,如何快速求出这堆木棒有多少根? ,∵ ,∴ . 任务3:探究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 思考:能够利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吗? 分析:由, 两式相加得,,. 推导出:, 两式相加得, 思考:如果将稍作变形,你能发现等差数列的什么特性呢? 分析:,变形为,等差数列前项的平均数等于 . 总结:等差数列首项为,第项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① 因为,代入①得: ② 思考:如果不从公式①变形推导,能得到公式②吗? 分析: 总结: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已知首项、末项与项数,求出 ① 已知首项、公差与项数,求出 ② 注意: ① ②运用方程思想在五个量中知三求二. 思考:类比推导,说说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与梯形的面积公式间的联系. 如图,上底为,下底为,高为,梯形的面积即为数列之和, . 如图,梯形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