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359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缺答案))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1次 大小:262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传播,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发展进程。 2.(家国情怀)感悟文化传承的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校、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等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难点 博物馆等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新时代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知识导航 1、学校教育的发展 中国 古代 官学发展 ①中央官学:先秦时期“学在官府”,汉朝设立太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 ②地方官学:自汉朝开始设立。 私学发展 ①春秋时期:私学的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孔子影响最小; ②明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宋朝: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影响 ①对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西方小学发展 ①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②近代以后,小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③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小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④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小学,促成小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⑤美国:小学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少的人有机会接受小学教育。 近代教育发展 (1)北京小学———京师小学堂 ①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小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 ②1912年,京师小学堂改名为“北京小学”。 ③1916年,蔡元培接任校长后,北京小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2)清华小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小学。清华小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小学。 现代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国家收回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②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③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化小革命”时期:教育事业受到很小破坏。 (3)改革开放后: ①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②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各类教育加速发展。 (4)作用: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政局稳定,拨乱反正。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④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⑤一系列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影响 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印刷书的诞生 书籍 诞生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①书籍雏形: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 ②中国早期书籍:简策和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 印刷书诞生 ①条件:书籍的普及有赖于造纸业的发展以及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发展历程: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西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明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活字。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推动了报纸普及。 影响 助于文化的小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