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12/cf/cf14c5bf2a79184fc6d192065d7683ed.png)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 第1课光源 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 6、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7、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光是一种能量。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 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课七色光 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5、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6、我们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认识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第二单元热传递 第5课热传导 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2、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4、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 5、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第6课热对流 1、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过程,发现气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循环流动。 2、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发现液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循环流动。 3、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 4、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5、我们可以借助染色法(色素)、借助法(利用其他物体,如茶叶、木屑等)看到水受热后的运动。 6、气体的传热方式与液体相同,都是对流。 第7课热辐射 1、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