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总复习》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10以有内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10以内的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2.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图形拼搭。 3.会对物体、图形或数据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在日常4.生活情境中,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整时半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并述说时间,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遵守时间。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10以内的数;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描述加法、减法运算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 能依据事物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发现事物的特征并制订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对事物分类;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分类的过程;感知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学习的主要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远近、高矮、轻重;能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二、单元目标拟定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归纳、整理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进一步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生活中的物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能用“上下、左右、前后”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尝试用整时和半时记录自己的一天。 3.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生活中的物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能用“上下、左右、前后”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尝试用整时和半时记录自己的一天。 (二)教学难点: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逐步学会用数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