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6.2再别康桥/徐志摩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的主题。 4、了解现代派诗歌的语言特点。 胡适曾经说: “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 爱,自由,美 ”。 C 探背景 本诗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 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 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 岸,他仰卧在葱绿色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 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他要离 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 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 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 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著 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 叶》、《巴黎的鳞爪》、《秋》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再别康桥》是他重返母校,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作者介绍 “再别”,第二次别离;“康桥”,现 在译为剑桥,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 风景胜地。诗人曾在这里留学,留下了许多 美好的回忆,因此,他对康桥一往情深。从 诗题来看,本诗是对诗人第一次离别康桥时 所作的诗歌《康桥再会罢》的呼应。 题目解说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我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悄悄的我走了 悄悄的我来了 我挥一挥衣袖 构 全 解 :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6) 第三部分 (7) 作别母校 生离愁 泛舟康桥 来寻梦 悄悄离去 心忧伤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再别康桥 结 用3个“轻轻”向西天的云彩作别,显得节奏轻 快、旋律柔和,作 者不忍打破这里的宁静, 只想悄悄与康桥作别,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 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又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轻轻的我走了; 正 如 我 轻 轻 的 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理解诗歌 只身告别、徒步飘然、难舍之情。 第一诗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 着重写金柳是夕阳下柳树生动色彩的描绘, 好像“新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夕阳下柳枝 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也传达出诗人的欢喜 与喜爱之情、“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 合一,情景交融。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理解诗歌 侧重写“康河的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 写出了水草随波起伏飘荡的状态。 “甘心”不仅体现物我合一,还表达诗人对康 河永久的眷 恋情怀,愿意永远留在康河。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 心 做 条 水 草 诗人为什么“甘心做一条水草” 理解诗歌 由榆树下的清潭产生联想,将人带进梦一般的意 境中 。 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 。作者一生追求着自由,爱情和美,但社会现实 却迫使梦想难以实现,并且几乎破灭,粉碎了他 的所有理想和美梦。“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 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 "一词,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那 榆 荫 下 的 一 潭; 不 是 清 泉; 是 天 上 虹 :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理解诗歌 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 中,似乎已忘 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