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如何化解“扶不扶”的矛盾与冲突? 典亮你我: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一、 从“法制”到“法治”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二、 从艰苦奋斗到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法制” 到“法治”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 Legal system ) ( rule of Law ) 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是“法律制度”或 “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 方式、程度和过程。 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区别与联系 你知道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吗? 婚姻法公布实行后,北京一对青年举行简单的婚礼 土地革命已开始,解放生产力是其重要任务,而“妇女能顶半边天”。 早在1948年9月,刘少奇就提出“新中国不能没有一部婚姻法!”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走的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体现最广大的人民意志! 时间 阶段 成就 1949—1966年 初创奠基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 1966—1976年 严重破坏 1978—1992年 重建与完善 1978年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1982修宪 1992—2012年 形成体系 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完整提出“依法治国”,从“法制”到“法治”; 1999年“依法法治”写入宪法、2004年“人权”写入宪法;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2年以后 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新十六字方针; 2018年习思想入宪;2020年《民法典》。 总结: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并分析特征 根本特征:中国特色 先搞好法治,再搞好人权, 进而推动整个制度的改革 与时俱进 宪法主体 思考: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不同?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54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82年宪法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82年宪法(现行宪法),历经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 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共十八大以来 《民法典》———民有所呼 法有所应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走的再远, 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体现最广大的人民意志!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2024·金太阳联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