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2422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1699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欧阳文忠公集》、《新唐书》(与宋祁等编撰)、《新五代史》。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社会称演戏的人为伶;乐工),叫做伶官 。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想一想:《兰亭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文体? 解题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既是一代枭雄,又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于五代纷扰之时,以雄霸夺得天下,但不能守住天下。在位三年,在施政上没有任何建树,相反,犯下许多致命的错误,重蹈了被其灭亡的后梁和蜀国的覆辙,以致政权旋得旋失。史书说,李存勖的骤胜骤败,“足为万世之炯戒” 建立后唐———杰出的军事将领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对的势力,晋王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骄奢无道的皇帝 称帝后,李存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开始享乐,开始怠政。 1、宠信伶人:常常粉墨登场,不理朝政; 伶人仗势欺人,群臣敢怒而不敢言。 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 2、宠信宦官:召集散在各地的原唐朝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3、亏待有功之人:喜怒无常,无故诛杀大臣,导致人人自危;沙陀部落士兵待遇差,有人饥寒交迫而死的。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矣。 推其根本 ……的原因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人为的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代庄宗 感叹开篇,突兀而起,用以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全文的中心论点,奠定了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这一历史事实是“盛衰之理”的最有力的证明。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到死还感到遗憾的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