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纯水和天然水的区别。 2.通过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学习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 3.能体会化学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净化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 相关视频与PPT、泥水、天然水、纯净的水、明矾、活性炭、烧杯、锥形瓶、药匙、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入】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下黄河的波澜壮阔。 【播放视频】《黄河壶口瀑布》 【过渡】同学们从视频上看到黄河的水是黄土色的,这是因为水里含有大量的泥沙。如果我们有一杯黄河的水,怎样净化能使浑浊的水变成清澈透明的水呢? 观看PPT、思考、讨论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环节二 新课讲解 【板书】水的净化 【讲述】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属于混合物。 【过渡】那怎样才能将天然水变成生活用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本图4-9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讨论】根据图示,请说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大体流程。 【总结与交流】加混凝剂是为了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沉淀池用来沉降水中的杂质;过滤池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色素、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投药消毒常用二氧化氯、氯气杀细菌、病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所以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是:沉降→过滤→吸附→消毒。沉降、过滤和吸附是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讲述】我们经常用到的净水方法:沉降→过滤→吸附→蒸馏,沉降分为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等。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这些方法对水的净化程度依次增高。 【过渡】下面我们依次讲解各种净水的方法。 【提问】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将浑浊的天然水净化呢?(展示一杯含有大量不溶性杂质的浑浊的泥水) 【总结】可以静置,让泥水里的泥沙等不溶性固体沉淀到杯底。即静置沉淀,除去大颗粒状不溶性杂质。 【讲解】也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明矾吸附沉淀,除去小颗粒状不溶性杂质,使水逐渐澄清。 【演示实验】取两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察烧杯中的现象。 【总结】 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有明矾的烧杯中逐渐有沉淀析出,天然水变澄清,另一只烧杯则变化不明显。 解释:明矾是一种絮凝剂,可以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过渡】生活中为了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常用过滤网,在化学上为了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常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并讲解】过滤的操作。 【讨论】通过老师演示的过滤操作,你能总结一下过滤操作关键点吗? 【总结与交流】 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这样可以防止产生气泡、减慢液体流速。 二低:为了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流出,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末端斜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戳破滤纸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液体溅出)。 【交流讨论】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提示】(1)滤纸破损;(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仪器不干净。 【交流讨论】你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