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能认识自然界中常见元素的分布。 3.能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4.能说明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自然界中常见元素的分布;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难点: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物质: 【提问】同学们知道,上面所提三种物质中的铁、碘、硒指的是什么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内容。 观看 倾听,思考 通过生活常见的物质引入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新课讲解 【板书】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过渡】在上节课我们提到: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国际上统一使用碳-12原子作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应的比值。 【讲解】碳-12指的是由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原子核的碳原子,而除了这种碳原子外,还存在着6个质子与7个中子的碳-13或6个质子与8个中子的碳-14。 科学实验证明:不仅是碳原子,其他的原子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如氢原子。 【观察与思考】表格中同一类型的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原子名称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氢-1(氕)110氢-2(氘)111氢-3(氚)112 【展示】展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追问】表格中三种不同的碳原子有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原子名称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碳-12666碳-13667碳-14668 【总结与交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同一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可能是不同的,只要这质子数相同,科学上就将这些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归为一类,统称元素。 倾听 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倾听 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元素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明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而非中子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 【讲解】化学上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可见,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在理解元素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元素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不能讲氢、氧两个元素; 不同的物质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也可由相同种元素组成,如氧气、臭氧均由氧元素组成。 【指导阅读】阅读课本P73页,认识自然界中常见元素的分布。 【课件展示】地壳中、空气里、海水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板书】 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质量分数) 【总结】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它的质量分数接近50%,其次是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低的碳、氢、氮等元素,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地壳中含量前五位元素:氧硅铝铁钙;记忆口诀:养闺女得补铁和钙。 2.空气里含量前两位元素:氮、氧。 3.海水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氧、氢、氯、钠。 【讲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千千万万种,但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却只有一百多种,并且含量也是不一样的。如氧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 【过渡】元素概念是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物质宏观组成的问题,与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微观构成问题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有什么关系呢?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阅读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倾听 思考 通过讲述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概念,并理解记忆元素的概念时要注意的事项。 体会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使学生充分了解元素在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