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0214

6.2《插秧歌》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05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插秧歌,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高一必修上册6.2插秧歌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插秧歌》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动的价值”。高一学生诗歌只学了第一单元现代诗,以及第四单元《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未形成基本古诗鉴赏能力。针对此情况,多让学生诵读体验,多赏析,多合作探究等,以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质朴的特点。 2、感受劳动精神,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诗歌中劳动精神以及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诚斋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香甜的米饭要经过多少个日夜的付出,多少汗水的灌溉,才被端上饭桌? 请看“田园精灵”李子柒在“水稻的一生”中式如何插秧的?(视频) 请大家描述看视频的感受?(七嘴八舌)———辛苦,优美,从容(干净飘逸、诗情画意) 那么文本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插秧歌》。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案:读音、翻译。(活动一) 三、朗读感知(活动二) 学习诗歌,先要学会读。曾国藩说:“先之以高声朗诵,继之以密咏恬吟。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 1、一读:(两遍)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遍。(准确流利) 2、二读:全班齐读(1)。(开始读) 做诵读指导。(读对节奏)PPT展示,【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 ①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②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④三四式的很少见。 看着黑板,带着节奏再齐读一遍(2)。 3、我们读诗,除了要读准确之外,还要读出什么感觉才算是读得好? ———读出情感。 ———读出情感我们称之“美读”,也就是读出自己的理解。 (1)先让同学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杨万里《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这些场景具有什么特点? (展示预习内容) 请一名同学起来回答: ———场景: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 ———苦、忙、腰疼。 ———展示了诗歌中描绘的这个家庭充满了平凡琐碎、复杂真实、苦乐交织的细节。 这就是真实的劳动生活。 (2)三读:教师泛读:PPT展示“朗诵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 (3)四读:全班齐读。“要求美读” 四、鉴赏语言。 1、小组探讨:分析诗歌特色(活动四) 可以从形式、体裁、押韵、动词、名词、修辞、细节角度皆可 (1)(一二句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 ———直叙其事、连续动作,民歌形式,行云流水;白描;除了第一句,都押韵。 (2)三四两句“兜、甲”什么修辞?效果如何?“雨从头上湿到胛”是怎么写的? ———趣味性;口语 (3)五六句“唤渠”谁在唤?“只不答”是不回答吗?一方叫,一方不回应。 ———口语,直白浅近;关注细节“朝”“半霎”;动作“低头折腰” 画面切换,一叫一答。 (4)“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画外音?还是答非所问?(诗歌的跳跃性,不需要一定把诗歌内容连贯地放在一起理解) ———口语“照管”、“鹅儿” ———层次曲折有变化,颇具匠心。 总结: 文体:“歌”是古体诗,形式自由、韵律、节奏、对仗自由。押韵,民歌形式,朗朗上口。 用词:词语用方言、口语,直白浅近。 句式:跳跃性,画面的丰富;画外音、对话设计 修辞:比喻、趣味。 表达方式:白描、叙事性(直接写动作、语言) 这就是“诚斋体”的语言特点。本诗力求通俗易懂,朴实无华。 2、杨万里进士出身,舞文弄墨大半生,为何用质朴的形式? 五、课堂作业: 请选择《插秧歌》中某一个人物形象,用第一人称,记录下他(她)的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