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寓言四则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生活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则中国寓言,其中的两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重点) 2.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理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难点) 02 第二课时 作者简介 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 观视频,知作者 作者简介 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作品简介 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 预习检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请你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1)《吕氏春秋》,又称《 》,先秦 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法、儒、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2)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 (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 家、 家,后为秦国丞相。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吕览 杂 吕不韦 濮阳 政治 思想 预习检查 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 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溉汲( ) 星宿( ) ɡài jí xiù 整体感知 任务二: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先听读课文,然后再自由地读一读,看文中的丁氏等人都说些什么?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ɡài 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整体感知 任务二: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 再 读 课 文,给 文 章 划 分 层 次 并 概 括 层 意 。 起因 (第1、2句) 误传 真相 (第3、4句) (第5句)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合作探究 任务二:疏通文意 字词掌握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