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9135

13.3《自己之歌》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78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3,自己之歌,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自己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开阔宏大的意境。 3.领悟诗歌中旺盛的生命之力以及“自我”的独特含义。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开阔宏大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旺盛的生命之力以及“自我”的独特含义。 导入: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我们常常被感动。外国诗歌同样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与感染力,一些世界著名诗人对世界文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普希金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惠特曼面对自然万物,表现了宏大的自我。今天我们共同欣赏惠特曼的《自己之歌)(节选)。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 ,完成本诗的意象梳理和层次划分。 章节 意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低头啮草的母牛、小鼠 我相信万物,赞美万物。 第二节 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 我自己平凡,能量巨大。 第三节 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麇鹿、海燕 我不受拘束,无所不能。 第一节: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是造物者创造的奇迹,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本、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第二节:“我”和“混合在一起”,说明“我”是平凡的:“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说明“我”作为一个人,与世间的各种生命形念都有着亲缘关系,而“我”的身体上也不可分离地拥有着许许多多在亿万年演变历程中获得的、与其他各种生命形态相同的特征。 “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但“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任何的东西召来”,体现了作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宇宙万物乃至宁宙本身的“我”,拥有召来任何东西的巨大能量。 第三节: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 作者选取了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麇鹿、海燕等意象,这些意象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是象征着拥有巨大破坏力的世间万物的代表。作者选取这些意象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能阻挡“我”的存在。 深入研读 2.惠特曼《自己之歌》这首诗选取的意象众多,但似乎与一般诗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区别,可以归纳出哪些特点? 明确:①新奇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片麻石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 ②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气魄。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 3. 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 (1)“自己”(诗歌中的“我”)是诗歌抒情的主体,也是贯串三个诗节的抒情线索。诗歌开篇即以“我相信”领起,统领整节内容,让所有意象都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第二节在首行和尾行分别运用了“我”,围绕“白己”与自然的联系完成内容上的过渡。第三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看似与“自己”脱离了关系,而实际上它们“逃跑”或“畏怯”的目的都是“反对我接近”,因而,诗歌的构思仍然是紧紧围绕“自己”展开的。“自己”,是诗人构思诗歌的核心。 (2)这首诗以大量的意象烘托“自己”,充分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尤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