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1479

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 (27+31张PPT)(共两课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44054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0.2,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课件网) 去 来 辞 兮 并 陶渊明 归 序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解了东晋时期士大夫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再这样黑暗的政治环境中,讨论出世还是避世,一直都是文人创作的主旋律。 (北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让我们一起翻开《归去来兮辞》,看看陶渊明 是如何归隐田园、恬然自安的吧!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风格,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学常识 壹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作者生平 早年·出入未定:28岁以前。父亲早死,生活贫困,但家庭教育较好,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爱丘山,或志在四海。 中年·仕海挣扎:29-41岁,沉浮12年。起初为江州祭酒,后“自解归”,在家闲居五六年。后任刺史桓玄属下,又因母丧辞职归家,后桓玄篡晋。改国号为楚,陶渊明仍在家闭户高吟。后刘裕讨伐桓玄得胜,陶渊明入刘裕幕下,后又转任刘敬宣的参军,8月出任彭泽令,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即日解职而归。 晚年·归田躬耕:41岁后,归田耕作,家遭大火,生活 日益贫困。后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拒绝,在贫病交加中 去世。归田后二十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写作背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29岁出仕,任官十三年,然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鱼肉乡里的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这组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后,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五斗米:微薄俸禄的代称 题目解读 回 去 助词,无义 语气助词 一种文体 “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 “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本文分为“序”和“辞”两部分 文体常识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特点 ①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读后稍作停顿。 ②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③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文体常识 “辞”和“赋”的区别: 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辞以抒情为主 赋以叙事为主 整体感知 贰 整体感知 任务1:听名家范读,自读课文,明确生字词读音。 任务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