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7课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习目标】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本课线索 第 部分 壹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贸易的概念 商业贸易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最初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名称由来:“商人”一词的起源与一个很久远的朝代———商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族人的祖先契,由于跟随大禹治水.功不可没,被封到商这个地方。也就是古代的商族。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诸侯国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 市场上用来交换的物品叫做“商品”,做生意的叫做“商人”。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时间: 条件: 目的: 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生产效率 提高 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 系辞》 历史解释: 社会大分工 (1)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2)原始社会末期,因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改良引起的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 (3)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业资本开始积累。 二、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 商 周 1.兴起阶段:商周时期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 ◎中原商业文化商业鼻祖王亥 经商图 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由官府垄断。 “工商食官”的含义:手工业者和商贾由官府统一管控,由官府提供衣食、原料,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2.发展繁荣阶段: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私营商业兴起,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商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陶朱公”范蠡 儒商始祖子贡 智慧商祖白圭 秦国巨商吕不韦 问题思考:工商食官格局为什么会被打破?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早期的商业发展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但商业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战国时期 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唐宋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官商分离) 汉朝 休养生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对商人征收重税,贬低商人地位。 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回归传统,不鼓励商业发展 ①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甚至危及政权的问题。 ②主要原因:封建国家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以确保赋役征收; ③根本原因:巩固封建统治。 原因: 过程: 【知识拓展】中国重农抑商政策 抑商不是灭商,限制不是禁绝 拓展:晚清(近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 ①洋务运动: ②维新变法: ③甲午战后: ④清末新政: “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商战”,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名存实亡 1903年设商部,正式废止 状元实业家 1、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 ① 推动农业和经济发展,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2、封建社会后期(明清):弊大于利 ①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 ②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 评价: 3.艰难中有发展阶段:秦汉时期 a 发展: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