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李白的诗句的确气势宏大、豪放飘逸,下面就让我们走入神奇的蜀道,欣赏这惊风雨、泣鬼神的绝妙诗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古体诗等常识。 2.感知情感基调,把握诗歌的行文脉络。 3.赏析想象、夸张等手法,品味浪漫主义风格。 4.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感受其韵律美。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李白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701年—762年)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实现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李白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 李白众体兼善,尤其擅长古风及绝句。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 浪漫主义色彩 。诗风豪放,清新飘逸,气势磅礴。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他 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 的积极精神。 主要作品: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蜀道难》是乐府诗《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旧题,多写蜀道险阻。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南朝梁、陈间已有人拟作。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世道艰难,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有趣的是,诗人并未亲历剑阁蜀道,唯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路行之艰难。诗风宏伟壮浪,句法灵活多变,韵散兼用。 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 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 词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近体诗 (唐代确立) 律诗 8句 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宋代成就最高 宋词 元代成就最高 元曲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12句) 李 白:浪漫主义 杜 甫:现实主义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内容分:豪放、婉约 散曲:小令、套数 杂剧 《诗经》 《楚辞》 四、五、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曲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成就最高:杜甫、李白 李商隐、杜牧 唐诗的发展脉络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