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34879

12*《石钟山记》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3491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石钟山记,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石钟山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 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眉州眉山 (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 “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者介绍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 绍圣元年(1094年),因与守旧派发生分歧;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 巨匠。" 王士祯更将其与李白、曹植并称为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的“三大仙才”。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呵呵 呵呵 呵呵 呵呵 彭蠡 (Iǐ) 桴止 (fú) 栖鹘 (hú) 噌吆 (chēnghóng) 无射 (yì) 钟磬 (qìng) 砼砼 (kōng) 鹳鹤 (guàn) 涵澹 (dàn) 镗韂 (tāngtà) 郦元 (lì) 铿然 (kēng) 磔磔(zhé) 穴罅 (xià) 额坎 (kuǎn) 新课讲授 (一)解题 一种散文体裁 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 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带抒彩的,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 案被贬到黄州,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 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 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 饶州德兴县(今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州, 游览了石钟山,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 进行实地考察,写了这篇文章。 (三)走进石钟山 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 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 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 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 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 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 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学名流陶渊明、孟 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朱 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题诗、撰文,以记胜抒怀。 自然景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是说 也,人常疑之。今以钟 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使动,使……发出声音 (四)翻译: 靠近、临近 撞击、拍打 兼词,于此 第一段 即使 放 把 这 大 才 寻访 状后,于潭上得双石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 消失 认为 但是,然而更加,尤其 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目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 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用 名作动,命名 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物 得名由来 态度 依据 郦道元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水石相搏 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李 渤 得双石于潭上.余韵 徐歇 余尤疑之 石之…何哉 “扣石发声” 1.概括第一段内容: 游因—质疑 引用《水经》交代石钟山的位置,提出石钟山得名由 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 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 口,因得观所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