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8801

5.16.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课件 (打包2份)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0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594859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16.1,打包,八年级,北师大,生物,初中
    (课件网) 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五单元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1、能说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能区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能对每种行为举出实例 3、初步学会对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行为进行观察或实验研究 乌鸦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 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01 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①明显的活动 ③静止状态 ②身体的某一部位的细微变化 2.举例 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形成 4.意义 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①动物行为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或者是身体某一部位的细微变化。 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②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来自环境和身体内部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③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 02 实验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感知外界光线的变化 1.涡虫 (1)生活环境 小溪、池塘等清洁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 身体背腹扁平,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自由活动,喜欢较暗的环境,外界光线较亮时,隐藏在水底石块或其他物体下方 (3)习性 2.实验1 (1)提出问题 涡虫总是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是因为涡虫喜欢黑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3)实验步骤 ①用滴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出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中。 ②向试管中注满晒过的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用胶皮塞塞好试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试管A端,另一端记为试管B端。 ④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不透光)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⑤实验结束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 注意 ①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取其他的涡虫进行重复实验。 ②将涡虫放入试管后,要静置一段时间,待涡虫安静后再进行实验。 ③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表明涡虫趋向黑暗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4)实验分析 ①从实验的过程来看,设计者设置了有光和黑暗(用铝箔套遮住)两种环境。 探究的问题应是“涡虫喜欢黑暗的环境吗?变量是光照。 ②在实验步骤③中,由于试管A端和B端的光照没有差别。 预测涡虫在试管A、B两端停留的时间没有差别。 ③实验步骤④设置了对照实验后,根据生活经验(涡虫常生活在水底的石块下面)。 预测涡虫在试管B端(用铝箔套遮住)停留的时间远长于在试管A端停留的时间。 ④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 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3.实验2 (1)实验背景 通常情况下,涡虫在水底的石块下避光生活,这是对自然环境下光照刺激的反应。 (2)实验过程 ①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观察涡虫的身体状态。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在强光下的身体状态。 呈舒展状态 ②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观察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 本能行为 本能行为 涡虫的身体舒展,接着收缩,但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反应逐渐发生变化。 ③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 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④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而不用电刺激,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 后天学习行为 通过后天学习发生行为变化 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讨论:你认为实验1中设计者对“涡虫为什么生活在小溪中的石块下方”这一问题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讨论:在实验1中,属于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