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5653

【学习任务单】5.3 影响气候的因素 2课时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195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年,答案,上册,七年级,教版,地理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运用气候资料、地形地势图,能分析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研读教材说出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正确的环境观念。 3.研读图文资料,说出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对人类的影响,并为气候变化提出建议。 【重点】 地形地势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难点】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自主预习】 地形地势与气候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_____的屏障作用;山脉对低层_____的阻挡作用。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随着海拔的增高而_____。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_____℃。 人类活动与气候 3.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_____、修建_____和_____。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如果_____,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4.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往往比郊区_____,风速比郊区_____,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_____效应。 5.全球气温升高是因为排放的_____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臭氧层破坏,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强是因为排放出的_____增加。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1.太阳辐射 空气运动 2.气温 降低 0.6 知识点二 3.人工造林 水库 灌溉工程 过度砍伐森林 4.高 小 热岛 5.二氧化碳 氯氟化合物 【合作探究】 1.地形地势与气候 (1)阅读教材图5-23、5-24、5-25,为什么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是森林茂密的湿润景观,而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却是一片荒漠 (2)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 ℃,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解释“高处不胜寒”之说。 2.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形成原理可联系日常生活的小现象来理解,比如:焚烧废纸时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烧水时,当水开了,我们一揭壶盖,会看到白色水汽直向上走,证实空气受热做上升运动。 (1)如图示意某地市中心到远郊的气温分布,市中心到远郊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请分析原因。 (2)推测市区和郊区哪里降水多 3.学习探究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解决以下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后果 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1)西侧位于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森林景观;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 (2)20-(5 000/100*0.6)=-10 ℃ 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 2.(1)市中心到郊区气温逐渐降低。热岛效应出现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工业、汽车等排出大量的余热,并且市中心的水面、绿地减少,地面混凝土增加,受比热容影响,温度变化快,且高楼林立,空气不易流通,热量不易散失。 (2)市区气温高,上升气流显著,易成云致雨,市区降水多。 3.原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乱砍滥伐、大面积地毁坏森林,等等。 后果:海平面上升,部分地区严重干旱或洪涝(全球气候异常),农作物种植出现地域变化,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影响,等等。 措施:控制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研制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保护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原始森林,大力植树造林。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研读图文资料,说出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 2.读图说出地球五带的分布,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气候特点。 3.通过“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能够说出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地球五带的划分、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 【自主预习】 纬度位置与气候 1.太阳光线_____照射的地方,太阳辐射最_____。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_____时,随着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