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衢道中 知诗人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减 法) ( ) ( ) (衢 州) ( ) ( ) (广 泛) ( ) ( ) (杨 梅) ( ) ( ) (花 溪) ( ) ( ) 我会做减法。 我去衢州玩。 他兴趣广泛。 她爱吃杨梅。 你去过花溪公园吗? 减 jiǎn 衢 qú 泛 fàn 梅 méi 溪 xī 三衢道中 三衢 浙江衢州三衢山 道中 路上 诗人曾几在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纪行诗 解诗题 朗读古诗 山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 写出行时间:夏季。 梅子黄时 日日晴 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 望梅止渴: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军队行军途中,由于迷失了找到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渴得厉害。曹操为了激励士气,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酸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们听说后,顿时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凭借着对梅子的憧憬,大军得以顺利抵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小溪泛尽却山行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泛尽却山行 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 绿阴不减来时路 绿阴 苍绿的树阴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不减 游山归来的路,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添得黄鹂四五声 添 增添 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鹂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赏析古诗 时间 路线 归来看到的 听到的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天气 时间 天气 看到 听到 想象画面 初夏 晴 杨梅黄了 黄鹂的 叫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天晴 绿阴不减 山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 ), ( )山行。 ( )路, 添( )。 试背古诗 吟唱古诗 总结延伸 初夏的阳光逐渐炽热起来,柔和地洒在翠绿的田野上,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小河畔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初夏的故事。三衢山很美,我们家乡的乌蒙大草原也很美!听 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来描绘美丽的家乡吧! 读 书 [ 宋 ] 曾几 散帙有佳趣, 俗人那得知。 醉乡非为酒, 坐隐不关棋。 几净幽怀惬, 窗明老眼宜。 一生无用处, 又把教群儿。 打开书卷时有一种闲适的乐趣,这种乐趣是俗人无法理解的。 沉浸在书海中的状态并非为了酒精,而是因为读书带来的内心宁静和满足,不再关心琐碎的琴棋书画。 几净幽怀惬,窗明老眼宜 :书桌整洁,心灵得到净化,明亮的窗户映照出沉浸书海的老眼,显得格外适宜。 诗人认为自己读书并无实际功利目的,只是纯粹的兴趣使然,甚至愿意将这份乐趣分享给孩子们。 经典诵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