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认识物体》教案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物质与分类”中的《认识物体》第一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了解物体具有大小、颜色、形状、轻重、光滑或粗糙等特征。教材以积木、背包、布袋、哑铃等为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并学会用合适的词语描述物体特征。同时,通过认识更多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系统地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还缺乏方法和经验。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活动来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特征组合。 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描述物体特征。 探究实践 能够借助感官和工具观察身边的物体,并准确描述其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责任态度 培养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认真观察、如实描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 学会借助感官和工具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书包、尺子、文具盒、字典 教师:观察记录单、教学课件、放大镜、天平、哑铃、布袋、篮球、积木、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2】 1.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身体有圆也有方,皮肤有白也有黄,使用越多它越小,写错字时它帮忙。”引导学生思考谜底是什么。 教师提问“为什么谜底是橡皮呢?请说一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从大小、颜色、形状、轻重、光滑或粗糙等方面分析橡皮的特征。今天我们来认识更多的物体。(板书:认识物体) 认真听谜语,积极思考并回答。 预设:橡皮。 积极发言,说出橡皮可能有的特征。 预设:形状有圆有方、颜色有白有黄、使用后会变小等。 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运用物体特征的描述方法,巩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物体。 探究与发现 【PPT:3-8】 活动1:描述身边物体的特征。 1.展示积木、书包、布袋、哑铃等物体,提问: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试试看描述下它们。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4.小结:我们描述身边的物体时,会用到大小、颜色、形状、轻重、光滑或粗糙等,这些都是物体的特征。 【PPT:9-4】 活动2:借助感官和工具观察身边的物体 1.引导学生打开书包,并提出问题:里面有很多文具,我们借助感官和工具观察下它们。我们能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呢? 教师补充:还可以借助工具,用天平来称一称。 并提示使用天平时注意事项:天平两端放上需要比较重量的物体,哪端靠下,哪端的物体更重。 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借助工具和感官来观察,用合适的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3.教师提问: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我们借助工具和感官来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粗糙程度、薄厚、轻重等各不相同。出示思维导图来理解记忆。 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预设:积木有各种形状和颜色、布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