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16.1《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读文本内容,理解主客问答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变化。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尤其是优美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苏轼在文中由悲转喜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嘿,同学们!今天咱要搭乘一艘超级酷炫的时光飞船,穿越回古代,去一个超有魅力的地方——— 赤壁!这可不是一般的赤壁哦,它就像是古代版的 “网红打卡地”,无数文人墨客都被它迷得神魂颠倒,其中就有咱们的“大神” 苏轼。 他在这儿玩嗨啦!于是,就诞生了一篇神奇的《赤壁赋》。这篇文章啊,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科幻大片,有美景、有对话、还有对宇宙人生的深度思考呢!大家想不想和苏轼一起在赤壁来一场奇妙的冒险呀?快系好安全带,咱们出发! (二)介绍苏轼 苏轼(1037 年 —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生平经历: 早年成名:苏轼自幼成长在一个文学世家,祖父苏序好读书、喜作诗,父亲苏洵也是著名的古文名家,母亲程氏知书识字且深明大义。苏轼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嘉祐二年(1057 年),他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文名传遍京师。 仕途坎坷:苏轼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反对变法,多次上书反对,后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后,他又多次被贬,相继被流放至惠州、儋州等地,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晚年北返:元符三年(1100 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北返,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 年)病逝于常州,被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嵩阳峨眉山(今河南郏县三苏坟)。 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苏轼现存诗 2700 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他的诗既有关心民生、同情百姓疾苦的作品,如《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也有写景抒情、充满理趣的佳作,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富有哲理。 词作方面: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词抬高至与诗同等的地位,并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他的词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成为豪放词的经典之作。同时,他也有一些婉约风格的词作,如《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情感真挚细腻。 散文方面: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齐名,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风格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如《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艺术贡献: 书法方面: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传世墨迹还有《祭黄几道文》等。 绘画方面:苏轼开启了写意绘画的先声,对“文人画” 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传世画作有《枯木竹石图》等。 人格魅力:苏轼一生历经磨难,但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怀。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这种精神深受后人的敬仰和推崇。 (三)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政治变革的纷争:北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发起了一场政治变法改革。这场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部分统治阶级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