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8778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82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
  • cover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以琴会友、因琴结缘的故事。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两人因音乐而相知相惜,成为知音。后子期病逝,伯牙悲痛欲绝,摔琴断弦,誓不再弹,以表达对知音的深厚情感。这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和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文章也传递了知音难觅、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上册的学生而言,《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学生们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这篇文章的深度和意境仍需他们细细品味。学生对友情和艺术的理解正处于形成阶段,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他们理解“知音”的含义,感悟真挚友谊的珍贵。同时,文章优美的文字和蕴含的深厚情感,也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艺术之美。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教学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 师: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 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解题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那么“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生:断绝琴弦。 师:那么伯牙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自由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 师:课文中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少选、汤汤乎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 哉(zāi) 巍(wēi) 弦(xián) 锦(jǐn) 曝(bào) 师:很好,字音都读得很准确。接下来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指导朗读 师:现在请大家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断句和停顿。 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态在流水,钟子期又“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借助注释自学 师:请大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先自己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乎:表示舒缓语气 魏巍乎若太山:想大山一样高峻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知音 :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汇报交流 师:通过自学,大家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 师:文中哪个字能体现伯牙擅长弹琴? 生:善。 师:文中出现了几次“善”?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四次。前两次是“擅长”的意思,后两次是“表示赞叹”的意思。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怎么说?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