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8872

23.《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6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 cover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父亲、树林和鸟》是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父亲和“我”在树林中观察鸟类的故事,展现了父亲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鸟类的熟悉。课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情景想象和朗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生字,会写“朝、雾”等生字,理解并掌握“茫然、凝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3、体会父亲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相关图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主识字。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 课件出示树林和鸟的图片,鸟鸣配音。引导学生说出“小鸟的家在树林里”。 课件出示诗句:“百鸟争鸣/鸟语花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鸟相关的诗句,感受鸟儿的可爱和美丽。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与鸟儿有关的课文,题目叫做《父亲、树林和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特别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黎(lí) 凝(nínɡ) 畅(chànɡ) 瞬(shùn) 猎(liè) 朝(cháo) 雾(wù) 蒙(ménɡ) 鼻(bí) 总(zǒnɡ) 抖(dǒu) 露(lù) 湿(shī) 吸(xī) 猎(liè) 翅(chì) 膀(bǎnɡ) 重(zhònɡ)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字音和断句。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课文写了: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 一片树林边走过。父亲观察到树木里有鸟,告诉了我许多关于鸟的事情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理解“一生最喜欢”的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2、学习第二至二十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句子一:“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引导学生理解“幽深、雾蒙蒙”的意思,感受树林的深邃和神秘。 通过“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动作描写,体会父亲观察得仔细、闻得认真,对树林和鸟非常熟悉和了解。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注意读出父亲的神态和动作。 句子二:“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引导学生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