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5863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8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 cover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写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秋末冬初的景色为背景,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了荷花凋谢、菊花傲霜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的高洁品格。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议景抒情,勉励好友珍惜时光,乐观向上,即使到了人生的秋冬季节,也能收获成熟的心境和成果。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丰富,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这首诗描绘的秋末冬初景象,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景象相契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然而,学生可能对诗中某些词语的理解存在困难,如“擎雨盖”、“傲霜枝”等,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同时,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人通过景物表达的情感和哲理,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菊、残、君、橙、橘、径”等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等4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配乐读等,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结合图片和多媒体资源,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诗歌中的疑难之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感受秋天是收获和美丽的季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诗歌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擎雨盖”、“傲霜枝”等词语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看法。 教师引导: 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揭示课题: 出示诗人苏轼的画像和《赠刘景文》的题目。 介绍诗人苏轼及其写诗的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二)初读诗歌 自由读诗: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音: 指名朗读诗歌,教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引导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并尝试组词。 教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如“残”、“君”等。 (三)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 ) 课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教师一边描述一边展示荷叶的图片。(出示课件:秋天荷叶图片) 教师:看到秋天荷叶的图片,那同学们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叶变得怎样了?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板书:荷尽) 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 )荷尽:荷花已经调谢,荷叶已经枯敗。擎:举,向上托。 2、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蜷缩)图中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怎样的菊花呢?(坚强不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示课件 引导理解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