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前半部分“水光潋滟晴方好”描绘了晴天时西湖波光粼粼、明媚动人的景象;后半部分“山色空蒙雨亦奇”则刻画了雨天时西湖云雾缭绕、别有一番风味的景致。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通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比喻,赋予西湖以美人之姿,表达了对西湖美景无与伦比的喜爱与赞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古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句的深入理解及诵读仍有一定难度。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但对于诗中描绘的西湖美景及诗人的情感体会尚需引导。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想象西湖晴天与雨天的不同景致,进而理解诗人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解读,了解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以及通过想象感受诗歌画面美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难点:深入品味西湖的自然美,体会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通过播放西湖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意境。 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画面美。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播放西湖美景: (播放西湖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的脚步,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激发想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迁移导入: 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 (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回忆自学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推荐学法: 课件展示自学方法: 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熟读成诵。 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推荐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适时引导。 自学汇报: 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 学生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学会聆听,找出优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诗歌审美三法: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