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6251

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441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 cover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诗,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反映了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北京的社会黑暗,是鲁迅对现实不满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文中,鲁迅通过对比“昏沉的夜”和梦境中的美好景象,形成了强烈反差,给读者以深刻冲击。同时,鲁迅运用象征手法,将梦境中的水乡美景视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词句和分析结构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体会鲁迅作品的深刻思想和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情感体验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但鲁迅的作品语言表达独特,且涉及的历史背景复杂,与学生生活经验有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词句,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好与深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综、锦、萍”等,并能正确书写和理解。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的内容和意境。 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和品味课文,体会梦境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和时代背景。 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字词,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体会作者在黑暗现实中追求美好的象征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梦境的象征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话题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2、了解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散文诗集《野草》散文编》,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好的故事》是《野草》集中的众多灰暗文章中难得一见的“光明” 在《野草》二十四篇文章中,《好的故事》是鲁迅第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尽管他没有明确说是在做梦,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梦,一个短暂的瞌睡一般的梦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 搁(ɡē) 综(zōnɡ) 澄(chénɡ) 萍(pínɡ) 漾(yànɡ) 焰(yàn) 削(xuē) 瞬(shùn) 凝(nínɡ) 骤(zhòu) 掷(zhì) 陡(dǒu) 膝髁 参差 乌桕 伽蓝 蓑笠 泼刺 胭脂 皱蹙 搁在 霓虹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气焰 瘦削 瞬间 投掷 凝视 骤然 3、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结构:(1—3)自然段写“我”在昏暗的夜,朦胧中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2)自然段写“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好的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