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延、昔”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单元任务情境】追寻爱国足迹,讲好中国故事 【本课任务情境】抒发胸中的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延、昔”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延安的相关资料,了解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发生的革命故事。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1.前几节课,我们穿越古今,感受到了爱国诗人的远大抱负,认识了立志为国读书的少年周恩来、为国家蓄须明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2.他们的爱国故事时刻激励着我们,引领着我们来到一个红色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在这里,我们要吟咏一首诗歌,追寻一种精神,抒发胸中的爱国情。 3.谁来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延安?(指名学生交流反馈,相机出示补充资料。)和老师一起郑重地写下这个地名:延安。 4.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但是各地进步青年却纷纷奔向延安,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让我们跟随诗人祁念曾一起去追寻延安。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任务一:读准诗歌定节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请一位同学读读阅读提示。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请看下面的字音题。(指名学生口答,齐读) 3.下面这些词语出现在每句话的结尾,自由读一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全诗押的是ɑng韵,基本上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ɑ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4.我们在读诗的时候,把韵脚稍微读重一些,字音读饱满,现在开始练读。 5.男女生分小节朗读全诗,把握韵脚和节奏。 任务二:品悟“追寻”明事件 1.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首诗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是什么?(追寻)那么诗人究竟在追寻什么?一起来读读第二小节。诗人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延安。 2.延河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默读下面这段文字资料,从中提取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说一说。(毛主席指挥前线战斗) 3.像刚刚这样,请小组合作,借助学习单上的资料,了解诗中加点词的内容,并简单记录在这些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枣园:毛主席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南泥湾: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杨家岭:中共历史上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 4.通过这些故事,你感受到作者在追寻的到底是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从延河,我们感受到了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枣园,我们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南泥湾开荒,我们感受到了自力更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杨家岭,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上这些,总结起来,就是延安精神,诗人追寻的正是延安精神。) 5.男女生接龙读,男生读每句话前面的“追寻你”三个字,女生接读后面的内容。注意重读“延河、枣园、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这些关键词,领悟延安精神。 任务三:今昔对比话思辨 1.有人说延安精神在革命时期作用大,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延安精神了。结合资料和课文三、四小节,小组合作探究: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预设:不赞同。延安精神不仅在革命年代起作用,而且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我们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扬了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让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2.是啊,我们正是延续了延安精神,才会有新世纪社会主义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再次从正面体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