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寓言故事。本单元通过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眼里只有葫芦,叶子上长了虫子不管,也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渐渐变黄,最终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有一定识字与简单阅读能力,但对复杂字词和长句把握不足。认知上以形象思维主导,虽会被课文插图吸引,却难以深入理解事物内在逻辑联系。学习时积极参与互动,可自主学习耐心欠缺,小组合作意识初现但协作交流能力待培养。情感态度上,喜爱故事却较难深刻领悟寓意,需教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助力其将故事道理转化为自身感悟与正确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10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及运用; 2.重点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情感;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课题导入 1.板书“我要的是葫芦”,学生齐读,读好轻声。 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葫芦”这个词再一起读,这个词合在一起要变成轻声,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草字头与植物有关。 2.了解葫芦的用途、文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葫芦有什么用途吗? 同学们说的很对,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做器皿、工艺品、乐器等,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圈出生字。 【设计意图】了解葫芦,提升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通过范读,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如何读出对话的语气,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把握,对生字有初步认识。 板块二:初读正音 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我们先来看看文章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自己读自己的。 2.指名读:反馈评价 3.识字 读完课文我们来看看本课的生字,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 老师准备了一些识字卡片,当老师出示卡片的时候同学们快速的读出这些字,好不好? 反馈:我看同学们都很有信心,声音洪亮,能快速地读出生字说明你们提前做了功课,预习的很好,很棒,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趣味识字,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块三:深入研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反馈评价。 (2).观察插图,结合第一自然段,明白葫芦藤、叶子、小花、小葫芦都是葫芦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3).植物的生长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植物从发芽,到长出细长的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最后花谢了才能结出果实,也就是长出小葫芦,这是植物生长的?(预设学生答过程)。 师:这里“花谢以后”,“谢”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谢”是凋谢,掉了的意思。 师:我们说花谢了才能结出一个个小葫芦呢,看来植物有它自己的生长过程,能长出小葫芦多不容易啊。让我们来来夸夸这个小葫芦吧。 (4).找出种葫芦的人关注小葫芦的句子,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欢和关注。“每天”“几次”指导重音朗读。 同学们你们从哪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小葫芦的呢? 预设学生:那个人每天都要来看几次 【设计意图】: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为下文引出总结道理做铺垫,让学生知道植物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知道植物生长有一个过程。 2、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