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0643

14-2《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25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2,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超详细、全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荒诞的艺术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困境,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荒诞情节背后的深层意义,把握主人公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性,体会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头扎进一个超级奇幻、脑洞大开的文学世界!想象一下,某天清晨你迷迷糊糊醒来,一照镜子,吓得差点把镜子都扔出去 ——— 自己居然变成了一只大昆虫!这可不是什么搞笑的恶作剧,也不是奇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在文学大师卡夫卡笔下真实发生的故事,就藏在这部《变形记》里。你能想象自己变成昆虫后,怎么跟家人交流?怎么去上班?怎么吃饭睡觉吗?估计出门得被人追着打,家里人也得被吓得魂飞魄散。而在《变形记》里,主人公格里高尔就遭遇了这样的离奇事件。他变成昆虫后,生活那叫一个天翻地覆,家人的反应也是千奇百怪。 这到底是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还是另有深意?今天,就让咱们一起组队,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深入这部小说,去揭开那些藏在荒诞背后的秘密! 介绍文学界的 “怪咖”——— 弗兰兹 卡夫卡。 卡夫卡生活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奥匈帝国,那是一个社会动荡、变革剧烈的时代,就像一个大熔炉,各种思潮和矛盾相互碰撞。 文学地位与影响力视角 在世界文学的璀璨星空中,弗兰兹 卡夫卡是一颗独特且耀眼的恒星,被誉为 “现代文学的先知”。他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开创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知名作家如加缪、萨特、贝克特等,都深受卡夫卡的启发。他的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为 “卡夫卡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标签,代表着荒诞、异化、孤独等主题,无数作家在他开辟的文学道路上继续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 创作风格视角 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奇幻而独特,充满了荒诞与象征。他的作品常常打破现实的逻辑,构建出一个看似荒谬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在《变形记》中,人突然变成昆虫这一情节,荒诞到让人瞠目结舌,却又精准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他擅长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来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城堡》中的城堡,象征着难以企及的目标和权威,主人公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靠近,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这种荒诞与象征交织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解读价值,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给读者新的感悟。 个人生平经历视角 卡夫卡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与挣扎,这些经历深刻地烙印在他的作品中。他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的专制和严厉给卡夫卡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这种父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致父亲的信》深刻地剖析了他与父亲之间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同时,卡夫卡长期饱受疾病困扰,身体的虚弱和对死亡的恐惧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主题。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孤独中度过,这种孤独的心境让他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也为他独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时代背景视角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是奥匈帝国走向衰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的繁荣,但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和功利。同时,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着欧洲,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卡夫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困境,他用文字描绘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