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刚升入初中,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同学会出现符号处理有误,法则选择不灵活等问题。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目标的调控作用,随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矫正加强交流与合作。 教学目标设置 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经历由特例归纳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用正确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四、教法策略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注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探究,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得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情节,并展示三地2月1日的天气情况: 提问:(1).你能说出银川2月1日的温差是多少吗?怎样列算式? (2).怎样求西宁2月1日的温差呢? 生:银川温差:10℃,算式:2-(-8);西宁温差:1-(-5) 师:以上两个算式该如何计算?引出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探索新知,形成法则 活动1:观察发现,猜想方法 多媒体展示温度计:3℃比-3℃高多少摄氏度? 得出: 3-(-3)=6 ① 我们知道 3+(+3)=6 ② 由①②,得 3-(-3)= 3+(+3) ③ 提问:(1)从 ③ 式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 把3换成0,-1,-5,用上面得方法考虑 0-(-3) ; -1-(-3) ;-5-(-3) 这些数减-3得结果与它们加+3结果相同吗 活动2:观察比较,再探方法 问题3: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___, 0+(+3)=___; 1–(–3)=___, 1+(+3)=____; –5–(–3)=___, –5+(+3)=___. 问题4:计算: 9–8=___; 9+(–8)=____; 15 –7=___; 15+(–7)=____; 2–0=___; 2+0=____ . 从中有什么新发现 发现:有理数得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 活动3: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由以上可以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得相反数. 表达式:a-b=a+(-b) 3.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例1.计算: (1)(-3)-(-5); (2)0-7; (3)2-5; (4)7.2-(-4.8); (5)(-3)-5.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解决问题中,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还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1和2, 教学特色反思 通过对温差的计算引出本课的目标和重点,并在对比后发现规律,得出减法向加法转化的方法,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并总结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同时渗透数学符号语言的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