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章 <<< 6.4.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重难点) 2.体会向量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向量集“数”与“形”于一身,既有代数的抽象性又有几何的直观性,用它研究问题可以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因而向量是几何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 导 语 一、利用向量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二、利用平面向量求几何中的长度问题 课时对点练 三、利用平面向量求几何中的角度问题 随堂演练 内容索引 一 利用向量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证:AF⊥DE. 例 1 方法一 设=a,=b, 则|a|=|b|,a·b=0. 又=+=-a+, =+=b+, 所以·=· =--a·b+=-|a|2+|b|2=0. 故⊥,即AF⊥DE. 方法二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A(0,0),D(0,2),E(1,0),F(2,1), 则=(2,1),=(1,-2). 因为·=(2,1)·(1,-2) =2-2=0, 所以⊥,即AF⊥DE. (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①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②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 ③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上述过程,可以简单表述为“形到向量→向量的运算→向量和数到形”. (2)向量运算有两种思路 ①基底法:先选取基底,再用基底表示相关向量,进行运算. ②坐标法: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各点和相关向量的坐标,从而进行运算. 反 思 感 悟 如图,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E,F分别在边CD,AB上,且==.求证:点E,O,F在同一直线上. 跟踪训练 1 设=m,=n, 由==,知E,F分别是CD,AB的三等分点, 所以=+=+=-(m+n)=n, =+=+=(m+n)-n. 所以=.又点O为的公共点,故点E,O,F在同一直线上. 二 利用平面向量求几何中的长度问题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BC=3,BE⊥AC,垂足为E,求ED的长. 例 2 以A为坐标原点,以AD,AB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0),B(0,),C(3,),D(3,0),=(3,), 设=λ,则点E的坐标为(3λ,λ), 故=(3λ,λ-). 因为BE⊥AC,所以·=0, 即9λ+3λ-3=0,解得λ=,所以E, 故=,||=,即ED的长为. 反 思 感 悟 用向量法解决长度问题时,如果题目中能找到两条已知夹角和长度的线段,则可以选为基底,从而应用公式|a|2=a2求解;如果题目中能求出a的坐标(x,y),则利用|a|=求解. 如图,在梯形ABCD中,已知AB∥CD,AB=3,BC=,CD=2,且·=-6,则梯形ABCD的周长为 . 跟踪训练 2 5++ 因为+++=0, 所以+=-(+), 所以=. 又因为·=-6,·=3×2×cos 180°=-6, 所以+=+, 则32+22=7+AD2,解得AD=, 故梯形ABCD的周长为5++. 三 利用平面向量求几何中的角度问题 求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上的中线所成的钝角的余弦值. 例 3 如图,分别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A(2a,0),B(0,2a), 则D(a,0),C(0,a), 所以=(-2a,a),=(a,-2a), 不妨设的夹角为θ, 则cos θ====-, 即所求钝角余弦值为-. 反 思 感 悟 (1)用向量法求角度(或余弦值)时,首先要将所求的角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再使用基底法或坐标法求出该夹角的余弦值,再转化为实际问题中的角即可. (2)要注意两向量的夹角和要求角的关系.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已知点A(16,12),B(-5,15),则∠OAB= . 跟踪训练 3 45° 由=(16,12),=(-5-16,15-12)=(-21,3), 得||==20,||==15. 其中·=-·=-(16,12)·(-21,3)=-[16×(-21)+12×3]=300, 故cos∠OAB=cos〈〉===.又0°<∠OAB<180°, 所以∠OAB=45°. 1.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