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03547

第六章 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课件+学案+练习,3份打包)

日期:2025-01-25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25019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课件,打包,3份,练习,学案
    (课件网) 第六章 <<< 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及其他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解决物理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重点) 学习目标 向量概念的原型就是物理中的力、速度、位移以及几何中的有向线段等概念,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它与物理学中的力学、运动学中的力、速度、位移等矢量有着天然的联系,将向量这一工具应用到物理中,可以使物理题解答更简捷、更清晰. 导 语 一、向量与力 二、向量与速度、加速度、位移 课时对点练 三、向量与功 随堂演练 内容索引 一 向量与力  如图所示,在细绳O处用水平力F2缓慢拉起所受重力为G的物体,绳子与铅垂线的夹角为θ,绳子所受到的拉力为F1. (1)判断|F1|,|F2|随角θ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例 1 如图所示,由力的平衡及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得-G=F1+F2,|F1|=, |F2|=|G|tan θ,当θ从0趋向于时,|F1|,|F2|都逐渐增大. (2)当|F1|≤2|G|时,求角θ的取值范围. 由|F1|=,|F1|≤2|G|,得cos θ≥. 又0≤θ<,所以0≤θ≤, 故角θ的取值范围为. (1)问题的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模型的建立,即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3)参数的获得,即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 (4)问题的答案,即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其中第一步转化问题时,要充分借助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同时还要正确作图. 反 思 感 悟 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设作用于同一点的三个力F1,F2,F3处于平衡状态,若|F1|=1,|F2|=2,且F1与F2的夹角为,如图所示. (1)求F3的大小; 跟踪训练 1 由题意知,|F3|=|F1+F2|,因为|F1|=1,|F2|=2,且F1与F2的夹角为, 所以|F3|=|F1+F2|==. (2)求F2与F3的夹角. 设F2与F3的夹角为θ, 因为F3=-(F1+F2), 所以F3·F2=-F1·F2-F2·F2, 所以×2×cos θ=-1×2×-4, 所以cos θ=-,所以θ=. 二 向量与速度、加速度、位移  有一条宽为 km的河,水流速度为2 km/h,在河两岸有两个码头A,B,已知AB= km,船在水中的最大航速为4 km/h,问该船怎样航行可使它从A码头最快到达B码头?用时多少? 例 2 如图所示,设为航行速度,以AC和AD为邻边作 ACED,且当AE与AB重合时能最快到达B码头,根据题意知AC⊥AE,在Rt△ADE和 ACED中, ||=||=2,||=4,∠AED=90°, ∴||==2, 又AB=,∴用时0.5 h,易知sin∠EAD=, ∴∠EAD=30°. ∴该船航行速度大小为4 km/h,与水流方向成120°角时能最快到达B码头,用时0.5 h. 反 思 感 悟 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实质上就是向量的加、减运算.用向量解决速度、加速度、位移等问题,用的知识主要是向量的线性运算,有时也借助坐标来运算.  一艘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为10 km/h,河水的流速为4 km/h,则船的实际航行速度(单位:km/h)的取值范围为     . 跟踪训练 2 [6,14] 由公式||a|-|b||≤|a+b|≤|a|+|b|及等号成立的条件可知, 当船速与水速方向相同时,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最大,为10+4=14(km/h); 当船速与水速方向相反时,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最小,为10-4=6(km/h). 三 向量与功 已知力F(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大小为50 N,一个质量为8 kg的木块受力F的作用在动摩擦因数μ=0.02的水平面上运动了20 m.问力F和摩擦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g=10 m/s2) 例 3 如图所示,设木块的位移为s, 则WF=F·s=|F||s|cos 30°=50×20×=500(J). 将力F分解,它在铅垂方向上的分力F1的大小为|F1|=|F|sin 30°=50× =25(N), 所以摩擦力f的大小为|f|=|μ(G-F1)|=(80-25)×0.02=1.1(N), 因此Wf=f·s=|f||s|cos 180°=1.1×20×(-1)=-22(J). 即F和f所做的功分别为500 J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