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0318

【核心素养】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下学期全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表格式)

日期:2025-02-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31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目录,教材,教学设计,全册,学期,文一
  • cover
2025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识字 第五单元·识字 1 春夏秋冬 5 动物儿歌 2 姓氏歌 6 古对今 3 小青蛙 7 操场上 4 猜字谜 8 人之初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五 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谣和儿歌 第六单元·阅读 第二单元·阅读 10 古诗二首 1 热爱中国共产党 11浪花 2 吃水不忘挖井人 12 荷叶圆圆 3 我多想去看看 13 要下雨了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六 第三单元·阅读 第七单元·阅读 4 小公鸡和小鸭子 14 文具的家 5 树和喜鹊 15 一分钟 6 怎么都快乐 16 动物王国开大会 语文园地三 17小猴子下山 第四单元·阅读 语文园地七 7 静夜思 第八单元.阅读 8 夜色 18 棉花姑娘 9 端午粽 19 咕咚 语文园地四 20 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八 第一单元·识字 1 春夏秋冬 教材分析 《1 春夏秋冬》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课文围绕 “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不同季节的典型景象和事物,如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等。 教材编排特点: 1. 图文并茂: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每个季节的特色,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识字与认识自然相结合:通过介绍四季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同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美丽。 3. 识字方法多样:课文中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看图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识字途径。 4. 注重积累:课后安排了读一读,记一记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材地位和作用: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自然、感受四季变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提高识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素养核心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草、飞、入” 等生字,会写 “春、风、冬、雪、花、飞、入” 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课文中的插图,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色。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四季的自然现象和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1. 理解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等词语的意思。 2. 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他们对汉字充满了好奇心,喜欢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对四季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说出四季的名称和一些典型的事物。但是,对于四季的特点和自然现象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季图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四季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丽。 2. 教师谈话: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四季的课文 ———《春夏秋冬》。(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