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3655

【核心素养目标】10.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2-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54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0-1 兰亭集序/王羲之 文学价值:《兰亭集序》是魏晋经典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文章以情动人,以理取胜,一反当时 “清虚寡欲,尤善玄言” 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情真语笃,朴素自然。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周围的自然美景,还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文化内涵:本文反映了东晋时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如 “曲水流觞” 等习俗,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习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此外,王羲之作为 “书圣”,其书法艺术与文章相得益彰,《兰亭集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对于学生了解中国书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思维启迪:作者在文中由乐生悲,对人生的短暂和生死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种思考方式能够启发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大意,能够准确翻译文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和表达哲理的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理解作者从 “乐” 到 “痛” 再到 “悲” 的情感转变原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文中关于生死等哲学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文章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所营造的意境,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感受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魅力,了解其笔法、结构、布局等特点,提高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水平;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或书法临摹等活动,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会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流畅地诵读和准确地翻译课文;理清文章的感情脉络,把握 “乐”“痛”“悲” 的内涵,理解作者 “乐极生悲” 思想背后积极的人生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叙议结合等,体会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以及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下生活的意义;鉴赏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理解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避免片面解读。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兰亭风景区的视频,展示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情,有谁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兰亭集会和《兰亭集序》。接着,简单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书法、文学方面的成就,强调《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关于兰亭和《兰亭集序》的相关信息,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直观地呈现兰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范读课文: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朗读过程中,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进行强调,如 “癸(guǐ)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