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3670

【核心素养目标】6.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51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6-2 再别康桥/徐志摩 文学流派与地位:《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 “理性节制情感” 和诗的形式格律化,而此诗很好地体现了新月派的诗歌理念。 情感线索与主题:诗歌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将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艺术特色: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如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等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 单元位置与作用:本单元属于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学习任务群,《再别康桥》代表了现代诗歌的风格,对于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掌握诗歌艺术技巧,深入体会诗人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分析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如意象分析、意境感悟、情感体验等,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探究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体会诗人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背景,领会诗歌通过意象传情达意的传统,感受新月派诗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增进对现代诗歌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情感: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理解诗中通过各种意象所传达出的细腻情感,如分析 “轻轻的”“悄悄的” 等词语所蕴含的不舍与眷恋。 鉴赏诗歌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的特点,体会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如解读诗歌中押韵、叠词的运用以及金柳、青荇等意象所构成的画面。 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如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等句的诗意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意象的深层含义: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 “金柳”“青荇”“彩虹”“星辉” 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鲜明的画面感,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理解其背后所代表的诗人的情感、理想和追求。 把握诗歌的结构与情感变化:诗歌的结构安排巧妙,情感变化细腻而复杂,从开头的不舍到中间的回忆与陶醉,再到结尾的洒脱与无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脉络,理解这种结构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以及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领会诗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让学生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新月派的诗歌理念、文化追求,以及诗人对爱、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首轻柔、舒缓的离别主题音乐,如《送别》。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代离别诗词,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让学生谈谈这些诗词中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学生活动:积极回忆并分享自己熟悉的古代离别诗词,思考并表达这些诗词中离别情感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营造氛围,借助学生熟悉的古代离别诗词,引发学生对离情别绪的情感共鸣,为学习《再别康桥》这首现代离别诗做好情感铺垫,同时也通过对比,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中离别之情表达方式的好奇心。 作者及背景介绍 教师活动: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