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8322

重庆主城五区一诊暨九龙坡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155001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抽测,答案,PDF,试题,语文
  • cover
[机密]2025年 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 1月16日前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3页,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每个人的眼睛都相当于一位班主任,可见光就相当于班里的那群学生。眼睛只看到 可见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能够细致分辨可见光中的每一个成分,唯其如此,才能将 视觉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为机体提供强大的生存优势。而区分每一种光波的最好办法, 就是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色彩。那么,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呢? 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为颜色是光明与黑暗、白色与 黑色按比例混合的结果。这个说法相当模糊,却流行了两千多年而没有遭到质疑。直到 1655年,意大利数学家弗朗西斯科·格里马第在观察肥皂泡上的衍射现象时,第一次 对色彩进行了严肃讨论,他的结论是:不同的色彩是由不同频率的光波造成的。胡克对 于这一论述很有兴趣,他设法重复了格里马第的工作,仔细观察了肥皂泡衍射的各种色 彩,而这个奇怪研究意外惊动了波义耳。 波义耳所提出的波义耳定律,至今仍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他研制的一种酸碱 试纸,更是所有化学实验室里不可或缺的常备材料。当时波义耳一定程度上思考了胡克 的肥皂泡研究,并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对胡克说:色彩只是光照产生的效果,是动物为其 他事物贴上的标签,而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色彩本身并没有特定意义。 第1页,共13页 格里马第认为颜色是由事物反射的不同频率的光波造成的,与观察者无关,颜色是 事物的固有属性。假如我们用苹果作为事物的代表的话,格里马第的意思就是,苹果的 颜色由苹果反射的光线决定,而与看苹果的人无关。这种观点可以称为客观颜色论。 对应的观点则是主观颜色论,也就是波义耳的观点,认为颜色并非事物的固有属 性,而是观察者视觉神经赋予的特征。换而言之,苹果的颜色由观察者决定,而与苹果 无关。 波义耳的这个观点立即引发了关于色彩属性的激烈争论,以至于物理学家牛顿和文 学家歌德这两个似乎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去的人物,也因为色彩理论而吵成一团。争吵 的核心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牛顿直接因袭了波义耳留下的大量实验材料,进而提出了自己的颜色理论。牛顿的伟大 之处在于,他对每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都会穷尽一切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他在1666年用 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标志着人类关于颜色的研究彻底摆脱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经过实验,牛顿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结论:白光是不同光线的 混合物,不同的光线具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不因折射或反射而改变,也不因观察者 的存在而改变。 谁都没有想到,牛顿的颜色理论居然在多年以后遭到了歌德的猛烈批评,因为歌德 是亚里士多德的忠实追随者。 为了研究色彩,歌德在1790年专门从朋友那里借了一块棱镜,毕竞牛顿也是从一 块棱镜入门开始光学研究的。不过,歌德的事情太多,他把棱镜借回家之后就没用过, 直到朋友向他讨还时,他才突然想起来光学研究的事情,于是匆匆忙忙拿出棱镜对着墙 上照射了几下,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现象,歌德又把棱镜对准窗外,准备直接观察阳 光,却意外发现窗棂两侧出现了几种色光。歌德认为那是他的全新发现,并据此推断, 棱镜呈现的颜色并非牛顿所说的来自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