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艾青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结构,概括大堰河的形象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对劳动妇女的讴歌,对黑暗社会的揭露。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聆听歌曲《懂你》)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的飞雪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一一大堰河,他诗情涌动,写下了《大堰河一一一我的保姆》这一首蕴含了浓浓深情的诗篇,也是一首献给普天下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年艾青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出生时难产,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至5岁。后来回家后,父母也只准他称呼为叔叔婶婶。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刻骨铭心。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很多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3. 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 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任务二:梳理结构,初步感知 1. 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本诗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 2. 课文朗读 背景音乐《遥远的思念》,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3. 体会情感 这首诗各部分表现出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与赞美 任务三:研读文本,体会情感 1.诗歌的前两节写了有关大堰河的哪些内容? 大堰河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我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2.第三诗节写了什么内容?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 这些景物构成了孤独、凄凉、冷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