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2003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精品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53296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PPT,36张,课件,精品,蜀相
  • cover
(课件网) 蜀相 杜甫 学习目标: 1.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 2.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漫游时期(35 岁以前),20 岁漫 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在洛阳遇李白等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代表作《望岳》表现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2、困守长安时期(35岁-44 岁),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 难酬,无奈、孤独、无助;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代表作《兵车行》等现实主义诗篇,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3、战乱流离时期(45 岁--48 岁),安史之乱携家人和难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又遭肃宗贬斥。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使他写出《春望》《北征》等诗篇,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49 岁-59 岁),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在成都过了一段安稳日子。严武死后,再度漂泊,后病死在湘江一条小船上。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常见的有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律诗通常都是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律诗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内容: 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文体知识·咏史怀古诗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内容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 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 伤感或哀思;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哀叹国运衰微,寄托伤 感;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文体知识·咏史怀古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杜甫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蜀国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格外敬重。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诗人初至成都,探访了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诵读诗歌 感悟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