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29958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及建议(1)单元解读2024-2025学年度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日期:2025-01-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3次 大小:568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二,人教,数学,下册,一年级
  • cover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及建议(1)(单元解读) 1.主题图呈现的是公园一角的场景,其中的送气球、买风车、赏金鱼等现实情境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借助现实情境引出计算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1.引导学生利用主题图编数学小故事。 可以结合主题图让学生先讲述自己逛公园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的习惯。在整体了解主题图后,再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数一数图中的事物,也可能会提出相关的加法问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编故事,如“小女孩在买风车,她会买几个 买完之后还剩几个 ”自然地引出减法问题。 2.鼓励学生先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不同方法的算理。 在列出15-9的算式后,如果有学生能直接说出得数,可以追问学生:“你是怎样得到6的 把你的计算过程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但也有学生能用“连减法”“破十法”或“想加算减”的思路来解释。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借助多种表征形式,将摆、说、写结合,理解每种方法的具体算理。 1.“十几减9”是本单元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教材通过呈现“连减法”“破十法”“想加算减”,展现学生在计算时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过程。 2.对于“连减法”和“破十法”,教材借助小棒操作、“枝形图”、分步算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体现了思维逐步抽象的过程。“连减法”和“破十法”都需要将1捆小棒拆开,将1个十看作10个一,区别在于去掉的9根小棒在不同的位置。“枝形图”将小棒操作过程以直观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用“分与合”的思路理解算理。分步算式是更为抽象的形式化表达,由于这里的数较大,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以分步算式的形式表示。对于“想加算减”,教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加、减法的关系来思考,这与利用“分与合”计算加、减法的思路一致,只是数更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过交流和对比不同的算法,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算法的特点,感受“想加算减”的便捷。同时,学生理解算理、表达算理的过程,也有助于推理意识的发展。 3.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照练习。 虽然“连减法”和“破十法”的“枝形图”表现形式看起来区别较大,但在用小棒操作时都要先把1捆拆成10根,看成是10根和5根的组合,只是后续分小棒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两种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要把1个十转化成10个一,但前者把10个一分成6和4,后者把10个一分成9和1,两种方法都用到了“10减几”的知识。 此外,由于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有着紧密的联系,“连减法”“破十法”又需要用到连减、加减混合中两步思考的方法,可在新课 之前设计10的分与合、20以内进位加法及两步计算的准备练习,并在新课之后加强对照练习 4.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这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教学时需要注意把 握好要求。不必要求学生尽快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而应让学生明白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枝形图”和分步算式是为了更清楚地展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学生能看懂过程即可,不必要求学生书写。 1.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追求熟练。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感受了“想加算减”的便捷。但“想加算减”对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学生不一定会主动选择。练习时,应给学生留出空间,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喜欢的方式口算。例如,当学生熟练程度不高时,可以结合第1题的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