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8108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2-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3576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虞美人 导入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逐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 2.品读意 象,感受作者的愁 情。 3.理解文学作品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4.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 光,号钟隐, 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在金陵即 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 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 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知人论世 薄命君王 被送往汴京后,李煜过着“日夕以 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 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 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 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 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知人论世 薄命君王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 词 著 名 ,词尤为五代之冠。创作以亡国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 别绪, 词风绮丽。 后期主要抒写孤寂悲凉的思乡之情、亡 国之恨, 格 调哀婉凄楚。 知人论世 绝代词人 · 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听 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 爱的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 剑自刎,香消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 出了一种鲜红色的花,后人便把这种花 称作“虞美人”。 ·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 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 以诉衷肠。原为唐教坊曲,逐渐演化为 词 牌 名。 悲情、凄美 解题 咏“愁”情 虞美人 (五代十国 · 南唐)李煜 liǎo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qi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 时了,往事知多少。 思考①: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 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 去”的感情折磨,甚至是对亡国之君的屈辱, 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以乐景 衬哀情 美好的事物 亡国之痛 反 衬 物质上:锦衣玉食、纸醉金迷、后宫 佳丽、帝王尊荣 精神上: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 安全感 物是人非,世事无常 春花秋月何 时了,往事知多少。 思考②: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东风”,即春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 飞逝,与开头照应,这引起了作者无限的 感 慨 ,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 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回首故国,只有恨与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 思考①:这句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 思考②:词人借用“明月”这一意象有何用意 居于人下的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 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他回到自己 故国,但是感受到的却是寒冷的氛围, 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表达了 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营造出一种清 冷凄凉的氛围。 身处异地,故国之思 朱颜:红 润 憔悴 地位:一国之君 阶下囚 国家:南唐 北 宋 心情:尊荣显贵 辱蒙羞 思考 :“雕栏玉砌”指什么 "朱颜”又是指什么 改的 只是“朱颜”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亡国之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写“愁” 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该句运用了设问、夸张、比喻的手法。 ② 化抽 象 为具 体 ,把无形的愁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