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1/ae/ae1226995a01e077a4f0716034f79b6a.png)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苏联解体表明 A.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 B.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自我调节功能丧失 C.苏联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进入低潮时期 D.苏联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2.二战后非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曾在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这一年是指 A.1945年 B.1960年 C.1965年 D.199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4.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原子能革命和核武器的出现,也有人认为是全球范围内非殖民化运动引起的革命民族主义,还有人认为一些国家领导人个人作用。从当时西方视角分析,冷战是( ) A.美国巩固与维持其霸权地位的结果 B.极权体制扩张冲击自由世界的结果 C.两个超级大国错误判断形势的结果 D.旧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农业上大规模种植玉米 B.一味发展重工业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复兴号”动车组成功运行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5G技术研制成功 7.二战结束后,“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日益显现,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集中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C.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领域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的弊端 8.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9.苏联官员巴卡京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称:“改革我们制度的最高任务在于改造它的经济,在于确定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企业家自由活动过渡的最佳途径。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其余(如国家制度、政治结构等)都是次要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指 A.苏联改革重心转移过快导致局势失控 B.苏联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改革措施得到认可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成效被全盘否定 10.下图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的目录,横线处的内容是 第八编变化中的世界 第一章 第一节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 第二章苏联的解体 第三章冷战后的东方世界 第四章冷战后的西方世界 A.美苏的争霸 B.欧洲的联合 C.欧洲的争夺 D.东欧的剧变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不少拉美国家,不仅中央政府、银行可借用外债,企业和地方也可直接借用外债。此外对借用外债年限的长短安排不当,导致还债高峰出现。这表明拉美国家( ) A.经济规划脱离国情 B.债务管理混乱 C.资金利用不合规划 D.债务分配不均 12.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 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13.苏共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