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1975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330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 cover
课题 1 古诗二首 课时 2 文本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仲春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有乐趣的事,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情感与意境。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联系生活,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0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莺、拂、堤、醉”4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居》。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教师看图引说。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图片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用你喜欢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吧。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干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2.引出诗题。过渡:春天来了,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衣,迎着和暖的春风,和小伙伴们在原野上奔跑,在小河边折下柳条编花环……。多么快乐呀!古时候,春天来时,小孩子又会干些什么呢?(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景物、人物,并说说自己看图后的感受。(2)教师引说:清朝诗人高鼎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于是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村居》(3)简介诗人。高鼎 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诗人。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诗稿》。(4)教师板书诗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之意。)二、识记生字,把握节奏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欣赏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景,乘着和煦的春风,去和乡间的小伙伴一起放飞纸鸢吧。1.学生观看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一边看一边听。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带拼音的生字,读通诗句;然后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指名读,教师正音。“莺”是后鼻音;“堤”的声母是“d”,不要读成“提”;“醉”是平舌音。“柳”的声母是“l”不是“n”,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教师借助图片解释“纸鸢”就是风筝。4.教师指导识记字形。(1)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识记字形的方法。①猜字谜识记:◇草下鸟戴帽———莺。②加一加识记:◇扌+弗=拂 ◇土+是=堤◇酉+卒=醉(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醉 “醉”是一个会意字,左边“酉”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指喝酒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学生通过想象,再结合插图中柳条与堤岸的状态,感知“拂”的意思,即轻轻擦过。5.指导朗读。(1)(课件播放朗读音频)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古诗的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意:教师范读时,发音饱满,轻重分明,速度较慢,每句有较明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