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4215

22 小毛虫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2-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82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毛虫,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22 小毛虫 课时 2 文本分析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 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结构清晰。第1、2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第3、4自然段写小毛虫尽心竭力编织茧屋并将自己裹进茧屋。第7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破茧成蝶的情景。课文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是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文中两处心理描写,含义深刻,凸显文章主旨,也让小毛虫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教学目标 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正确读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飞蛾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飞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但是你们知道它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和它有关的故事吧。教师板书:小毛虫,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二、作者简介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代表画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展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2)听范文朗读。(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完成相关任务。2.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昆 怜 挪 仿 佛 尽 任 何 纺 竭 规 律 待 挣 愉 绒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读准词语。(3)学习多音字“尽”。3.识字方法(1)加一加:纟+方=纺 日+比=昆 扌+那=挪 纟+戎=绒(2)比一比:竭—喝 昆—屁 仿—纺 挣—筝 规—观(3)偏旁归类:纟———纺 绒 织 与丝织品有关忄———怜 愉 与心情有关扌———挪 挣 抽 与动作有关亻———仿佛 任何彳———律 待4.词语解释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本课指小毛虫周围的环境充满生机。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本课指小毛虫在自己的茧内与外界隔离。四、整体感知 1.教师引出示要求: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在教材中勾画“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等表现描写小毛虫变化的词句。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文中相关的语句。2.教师提问: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呢?预设:小毛虫--第1、2、3自然段。 茧--第4、5、6自然段。 飞蛾--第7自然段。教师板书:小毛虫 茧 飞蛾互动课堂(一)学习第1自然段引导:阅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相关语句: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圈画讲解动词:趴。品析重点词语“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以为;估计。 (3)教师小结:从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小毛虫新奇的目光。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相关语句: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1)教师提问:小毛虫看到了什么?预设: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