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4268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表格式教案(3课时)

日期:2025-02-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593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 cover
课题 1 古诗词三首 课时 3 文本分析 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及杨万里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本课既有诗又有词,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为了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继而抓住诗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题,注意多音字“兴”。(“兴”在诗题中读“xìnɡ”)2.明题意:“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随兴写的诗。3.简介诗人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二、初读古诗,指导写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听范读,注意古诗停顿节奏。(2)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学生齐读生字和古诗。2.指导书写生字。 “蜻、蜓、稀、蝶”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三、再读古诗,感知内容1.教师提问: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是什么情景吗?(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小声自读古诗,用笔圈一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预设: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蜻蜓、蛱蝶。齐读古诗。(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四、品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出示诗歌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在乡村看到的景象,从而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明确: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2.品读后两句诗描写的场景。①思考:村民们在做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②篱笆前没有人走动,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惟有蜻蜓蛱蝶飞)③解词释句。惟———只有;蛱蝶———蝴蝶。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④那么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蜻蜓和蝴蝶呢?(诗人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⑤回到整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