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5054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72985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送元,二使
  • cover
(课件网) 送元二使安西 (部编)六年级 下 谈话导入 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久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笔下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谈话导入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王维(701 -761),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最为擅长山水田园诗,不但数量多,而且状物精细传神,色彩鲜明如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使至塞上》等。 他人评价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认识作者 初读古诗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初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初读古诗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初读古诗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初读古诗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感悟古诗 1.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你读诗的前两句,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的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雨、轻尘、客舍、柳;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 感悟古诗 2.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从这幅画面中你还品出了别的滋味吗?你是如何体会的? 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别是这依依杨柳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感悟古诗 送别诗 【隋】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感悟古诗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感悟古诗 这两首诗里出现了相同的景物———柳树,表达了同样的情感———离别。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不忍分别,永不忘怀。二是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人之去乡犹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诗人王维也正是借柳惜别,借景抒情啊!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着的如此深意。 感悟古诗 3.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晨,诗人王维要送自己的朋友元二到哪里去? 安西;安西与渭城相距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如果用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车行驶,需要半年。 感悟古诗 4.想象元二到达安西之后的境况是怎样的呢?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感悟古诗 5.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感悟古诗 故人———老朋友。 6.怎么理解“故人”?结合资料说一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