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回顾】 19世纪60-90年代初 洋务运动 技术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年 辛亥革命 制度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思想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经济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极力推崇封建纲常名教,大搞祭天祀孔......社会上尊孔社团纷纷出现,形成了一股尊孔复辟逆流。 ———陈独秀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二 ①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政局混乱 ②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背景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③思想上: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概况 时间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口号 (旗帜) 阅读课本P58-59,梳理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和“赛先生”) 民主 科学 后改名为《新青年》 号召国人建立一个青年中国,这个中国应当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辜鸿铭 蔡元培 油画《北大钟声》(又名《宽容》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节选)第七卷2号 “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四天多不给我一口饭吃,爸爸呀,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注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叫你坐在屋里从从容容的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七天后阿毛饿死)王举人(阿毛的爸爸):“刚才县太爷说,他那里还预备了‘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明天早上就用他衙门里的全副执事鼓乐送过来悬挂。这件事情,一定要轰动了全城的亲友,都来贺匾,又要到阿毛灵前上祭。”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仁义道德” ... ...